音响发烧友究竟享受什么?
对音乐(声响)自身的寻求. 我信任这类人一般较理性, 对音乐和声学常识有必定了解. 耳朵灵敏, 识别力强.
我们都知道因为规划用料种种原因, 每只耳机/音箱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声能力(便是我们所说的味儿), 再加上功放种类的差异(一般有tube, solid state和混合等)和电力的运送, 我们听到的声响(同一段音乐)会有很大的差别. 那么这种差别有没有优劣之分? 很显然没有, 仅仅个人口味问题. 只要耳机/音箱在适合人类听觉的频率规模之内对声响有比较良好, 中肯的复原能力, 那么它便是好的, 合格的.
所以一般到这一步, 此类人都能选出自己满足的设备.
逼. 我真的不想用这种歧视性字眼, 可是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词.......
再往上讲, 玄之又玄. 有人无法抑制对设备的不懈寻求, 从解码器到功放再到线材再到环境再再到电力运送(楼上那位兄台黑的美丽). 我的情绪是没有必要. 这类人的设备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专业录音室的设备水平, 换句话说, 他们对声响的寻求, 对数模转化的精度要求, 已经超越了记载音乐的人. 再换句话说, 您硬要把一张分辨率只要800 600的照片转化成1024 768, 这难道不微微有些蛋疼?
所以这类人的寻求是设备自身以及更贵的设备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幻境, 认为自己听到了更好的声响.
关于细节:
人对美的寻求那是孜孜不倦, 说点声响原理期望能有协助.
首要, 假如真的想寻求高复原度, 请现场. 现场的声响是乐器振动到空气到人耳, 整个进程没损失, 除了能量转化lol.....哦对了 还有种东西叫磁带, 不过这玩意儿现在除了录音做效果还有几个人会用?
一切通过数字化的声响, 原理都是:
声波(振动)----录音设备(基本原理皆为电磁场原理)----模仿/数字转化(便是传说中的把一个连续的波微分红细小的"阶梯"这样计算机才干运算处理)----声响工程工作者们润饰-------做成光盘或进一步下降微分的细小程度转制为mp3之类格式---------我们买了CD/mp3(发烧友怎么可能听mp3这种矮丑搓,好歹也得是个无损ape)---------CD机/电脑(以及某些高端的声卡自带CPU)读取信号(这儿便是发烧友寻求的第一步)----------数字再次转回模仿(积分回去, 发烧友寻求的第二步)--------扩大信号(前后级 前级电压后级电流 发烧友们有必要扯的点)--------放音设备(不多说我们懂的).
所以说从买CD之前的一切过程, 发烧友们是不可控的(当然有人说了,我可以挑哪个版本录得好啊,可是这个您也看不见,仅仅听起来好/口碑好). 那么其实很多对于声响的处理对于发烧友来说是未知的. 进而, 把声响复原, 这自身便是个主管判别, 理论上是无法做到的.